
2017会计制度有哪些科目?
引言
2017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的科目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2017年会计制度的科目变化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
资产类科目变化
2017年会计制度在资产类科目上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新增了“应收款项融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以应收账款为标的进行的融资活动。其次,“存货”科目被细化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等,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存货状况。此外,新制度还引入了“合同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时产生的资产。
负债类科目变化
在负债类科目方面,2017年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一方面,新增了“租赁负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租赁资产而产生的负债。另一方面,“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被细化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以更精确地反映企业对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此外,新制度还引入了“预计负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变化
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方面,2017年会计制度保留了传统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新增了“其他权益工具”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发行的除股票、债券等以外的其他权益工具,如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此外,新制度还引入了“库存股”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持有的未发行股票。
损益类科目变化
损益类科目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科目。2017年会计制度在损益类科目上保留了传统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同时新增了“研发费用”和“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研发费用用于核算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他综合收益则用于核算企业因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而产生的收益。此外,新制度还引入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以前年度差错或调整会计政策而产生的损益。
现金流量类科目变化
现金流量类科目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科目。2017年会计制度在现金流量类科目上保留了传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同时新增了“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其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两个新科目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现金流量分类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17年会计制度的科目变化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新制度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和现金流量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完善。这些调整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并适应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