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提折旧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什么是固定提折旧?
固定提折旧,也称为直线法折旧,是一种在会计和财务中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资产的成本在直线关系中被分配到每个会计期间,从而计算出每个期间的折旧费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便于理解,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固定提折旧的会计分录示例:
假设某企业购入一台价值1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5年,会计期间为年度。那么,每个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为:10000元 / 5年 = 2000元。假设该设备在第3年年末被报废,那么在第3年年末的会计分录为:借:累计折旧 6000元贷:固定资产 6000元
固定提折旧的会计分录要点:
1. 购入设备时,需要记录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初始金额。2. 每个会计期间末,需要计提折旧费用,并更新累计折旧的金额。3. 当设备报废时,需要注销固定资产,并结转累计折旧的余额。固定提折旧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计算简便,易于理解和操作。- 能够平均分摊资产的成本,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局限性:- 忽略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和维修成本。- 在资产报废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