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中级融资租赁题目有哪些?
1. 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一种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租赁方式。在这种租赁方式中,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将物品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融资租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融资与融物相结合。融资租赁不仅涉及物品的使用权,还涉及资金的借贷关系,实现了融资与融物的双重目的。2. 租赁期限较长。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通常较长,可能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使得承租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利用物品的价值。3. 租金较高。由于融资租赁涉及的资金量较大,且租赁期限较长,因此租金通常较高。但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来说,融资租赁的利率仍然具有竞争力。
2. 会计中级融资租赁的核算方法
在会计中级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对于承租人而言,需要计提折旧并确认利息费用;对于出租人而言,则需要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 承租人的核算方法。承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并根据租赁协议确认利息费用。在计提折旧时,需要按照租赁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分摊;在确认利息费用时,则需要根据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租赁期限进行分摊。2. 出租人的核算方法。出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并根据租赁协议确认租金收入。在计提折旧时,需要按照租赁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分摊;在确认租金收入时,则需要根据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租赁期限进行分摊。同时,出租人还需要对租金收入进行税务处理。
3. 会计中级融资租赁的税务处理
在会计中级融资租赁中,税务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承租人和出租人而言,都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税务处理。具体税务处理方法如下:
1. 承租人的税务处理。承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税务处理,包括计提折旧并确认利息费用的税务处理。在计提折旧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分摊;在确认利息费用时,则需要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2. 出租人的税务处理。出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税务处理,包括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的税务处理。在计提折旧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分摊;在确认租金收入时,则需要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同时,出租人还需要对租金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4. 会计中级融资租赁的会计准则与法规
在会计中级融资租赁中,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这些准则和法规规定了会计处理的方法和标准,确保了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会计准则和法规包括: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该准则规定了租赁的分类、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要求,是会计处理融资租赁业务的基本依据。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该税法规定了增值税的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等方面的要求,是税务处理融资租赁业务的基本依据。
5. 会计中级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
在会计中级融资租赁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潜在的风险因素,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1. 承租人的风险管理。承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包括计提减值准备、评估资产价值、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识别和计量潜在的减值风险,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2. 出租人的风险管理。出租人需要对租赁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包括计提减值准备、评估资产价值、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措施。同时,出租人还需要对承租人的信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租赁资产的回收和安全。
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可以看出,会计中级融资租赁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课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做出更准确的会计处理决策。因此建议相关人员在处理此类业务时多加学习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高业务水平。